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2024年1-4月雅思口语题库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5084名,今日申请2667人    备考咨询 >>

雅思口语常见问题与提分技巧

2017年07月05日11:21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0) 阅读(3253)
摘要:雅思考试作为最大的国际语言测试系统是大部分要去英联邦国家留学、工作或移民人士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留学生几乎年年破新高,这就意味着有大批的人面临雅思这道关卡。

雅思考试作为最大的国际语言测试系统是大部分要去英联邦国家留学、工作或移民人士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留学生几乎年年破新高,这就意味着有大批的人面临雅思这道关卡。中国作为雅思考试生源的大国,本应有着傲人的成绩,但事实却不尽人意。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在雅思考试中失利的人皆倒在了口语和写作两个关卡上。那么,为什么中国考生皆因口语、写作失利呢?个人认为,考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习惯导致了这两科的薄弱。以下是朗阁老师总结的中国考生在口语中存在的问题。

雅思口语常见问题与提分技巧图1

1. 中国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做题能手和创作菜鸟

应该说,中国考生本应在雅思考试中具备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从小已经习惯了大大小小的考试。所以中国考生的应试能力能帮助他们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雅思考试却偏偏包含了写作和口语,尤其是口语,在英语教学中从没被重视过的科目。口语和写作是两门输出型的技能,恰恰是中国学生不擅长的。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所以中国学生的输出技能几乎没被锻炼过,而练得更多的是输入技能,也就是做题技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很容易在听、阅两项拿高分,而口、写却不能。同时,考生输出技能的缺失伴随着的是考生思路和想法的枯竭。在与外国人对话的过程中,中国考生经常出现I don't know这样的答案而令考官抓狂。有时候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人眼里是非常无知的,没有想法没有主见,他们觉得与中国学生交流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G类考生比A类考生更主动学习。在所教过和遇到过的学生里,朗阁老师发现大部分的G类考生要比A类考生更积极主动。应该说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大部分G类考生都是成年人,有的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所以年龄、阅历和经验促使他们变得比A类考生更有学雅思的动力和意识。虽然G类考生的英语基础大都不如A类考生,但就口语上的表现看来,G类考生更能主动地和考官讨论问题,甚至领导着整个对话。相反的是,A类考生大多是高中生或大学生,正是思考能力被压抑着的阶段,所以他们需要考官不断地引导和挖掘才能一点点的“吐”出些东西。所以,口语考官对这类考生产生了负面的、刻板的印象,即中国考生态度消极、没有想法、不喜欢与人交流。

二、提分技巧

口语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考生感觉不到像阅读听力那样快速的提高所以就逐渐放弃了口语。以前,我会告诉学生想提高口语就找外国人多练,可现实是哪有这么多外国人可以找,加上中国学生多被动羞怯,有的学生还认为这样太丢脸,所以就再也不管口语了。现在,我会告诉学生,即使你不特意找人去练,也是有办法提高口语的,那就是——自言自语。在澳大利亚的几年留学生涯中,我发现只要你有心要记一些地道的口语和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词汇是很容易的,而且在你反复不断地重复这些用语时,就自然的把它们记住了。建议考生每天留心观察并记忆商贩门店的英文名称,商店里一些进口食品的名称标签等。此外,要天天与熟人,最好是雅思同学对话,没有人的情况下要自己跟自己说。另外,一些场景词汇在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可以自言自语的说出来,基本没人能听见,所以不用担心丢脸的问题。

提高口语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模仿英剧、美剧的台词,尤其是校园或家庭题材的剧,可以边看边按时总结学到的有用的表达。这是比较有效果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自觉主动的学生在这些方法中进步迅速,开始保六争七;一些比较被动、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或多或少被这些方法所影响,从而开始步入保五争六的行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雅思口语必背真题】口语考官最爱的120个问题 【雅思口语地道表达】盘点搞笑中式英语 雅思口语Part2部分真题更新总结--新增的题 英语基础差?一样让你攻克雅思口语6.5分 【当语法神经短路】如何避免雅思口语的6大语法错误 雅思口语part2如何在网上玩耍间轻松搞定 38块钱一只虾,雅思口语拿到八 雅思口语考试避免滥用表达的技巧

专题推荐

小站教育雅思官方群

群号:664063828

「扫二维码 加入群聊」
加入
雅思关键词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